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
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将在2018年9月17-18日,携手水产动保监管部门、国内外权威专家、全国顶级水产动保企业,举办全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文/图 水产前沿 吴佳辉
前 言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发展,始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也正是在这40年,中国水产动保产业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初创到现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产学研日臻完善,产值近100亿的产业,累计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挽回的损失数以千亿计,大大小小数千家企业参与其中,已然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但我们又不得不同时说,这也可能是中国水产养殖业水最深的领域之一。进入门槛低、参与企业多、平均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概念炒作、假冒伪劣、打擦边球的现像依旧存在,养殖用药事故时有发生。繁荣与混乱并存,是中国水产动保行业的现状。
当下,极端天气日益增多,整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老病害继续施虐,新病害不断出现,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监控的推行越来越严。作为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中国水产动保业,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压力之下,近几年,中国的水产动保业也开始发生大变革,一些传统老牌的水产动保企业,借助互联网、渠道变革、服务升级与产品研发,萌发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华丽变身;一些新生的水产动保企业,以全新的颠覆式的姿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作为塘头服务的延伸,以海大集团为代表的大型水产饲料集团开始进入水产动保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与业绩,受此鼓舞,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开始进入这一市场。这些水产饲料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与基层服务能力,也有更强的研发潜力。
毫无疑问,当下正是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内忧外患,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中国水产动保产业接下来将如何发展?传统水产动保企业的出路何在?在环保、食品安全的双重压力之下,政府监管机构这两年也在频频行动。如何加强行业企业与监管部门的顺畅沟通,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极端情况,共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将在2018年9月17日-18日,携手水产动保监管部门、国内外权威专家、全国顶级水产动保企业,举办全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共同探讨以上议题。会议筹备期间,我们拜访了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科洋”)董事长阮宜兵。
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影
水产前沿:武汉科洋从90年代开始涉足动保领域,行业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中,您有何感悟?
阮宜兵:我们从1994年就开始涉足动保领域,总体来看,90年代中期是行业最具创新力的时期。行业发展到现在,虽然动保企业很多,但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
原先,养殖用“老三样”,漂白粉清塘,硫酸铜、敌百虫杀虫,亩产也有达到几千斤的。现在许多人都在研究水质这一不可控因素,水体中的元素一直是变化的,对于变化的理化指标,即使花费很大精力去做,也很难得出确切且不变的标准答案。
这些年,养虾难度大,但总有小部分人成功。许多人在研究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的变化,其实也就是在研究O元素、N元素、H元素、C元素,维系这些元素的平衡。散户塘口少,勤测水质和勤观测水质,或许能够做到。但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长期有人能够时刻监测、调节这些元素的变化,困难非常大。所以规摸化的企业希望动保产品的使用能够简单实用,品种要少,可操作性强。而养殖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归纳起来无非是杀虫、杀菌和增氧。
市面上大部分正规厂家生产的杀虫杀菌产品其实是有效的,有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起作用,很可能是因为人为操作不规范,因为人的因素施药量不准或施错了药所致,也很难完全避免。
水产前沿:如您所说的养殖最简单的方法在于杀虫、杀菌增氧,是否病害的处理也能够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阮宜兵: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病害问题,大家的着重点一般是病毒性疾病还是细菌性疾病,也就是研究是什么病菌或病毒引起的。虽然一些病害通过这些研究得到解决,然而还是有一些病害无法确切了解这些因素是否是直接原因,导致治疗无效。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细菌感染很可能是由于鱼体内或体外有伤口。鱼体内伤口比如肠道受到损伤,则细菌侵袭可能导致肠炎等,我们可以选择杀菌、保健;鱼体外伤口,如烂鳃、烂身、烂尾等,体外伤口的出现有几种情况,捕捞时的机械损伤、寄生虫寄生产生伤口,我们可以通过杀菌、杀虫处理。病害的出现,原因有许多种,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找到源头做处理。鱼类生活在水域当中,本身就与病原有可能接触,即使在高温、水环境突变等不利条件下,鱼类对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健康鱼类不会马上出现相应的症状。水域环境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只有追根溯源,解决源头问题才是行之有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