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百年水处理的“小厂故事”

直到1998年,在新加坡勿洛,一座一万吨的再生水生产线开始建设,使用以反渗透为核心的工艺路线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和专家应邀进行论证和设计,几家名不见经传但后来成为巨无霸的企业负责学习建设,在此工作的工程师之前已经在当时最先进的美国的21世纪水厂实习两年。

勿洛水厂的出水经过长达一年的持续运行和超过两万五千次的水质检测,被证明达到甚至优于饮用水标准。2002年,新加坡建国日,在李光耀流泪的37年后,时任总理吴作栋为民众送上了这样一份“大礼”并当众一饮而尽,举世闻名的Newater就此诞生,并开始蜚声世界。

image.png

勿洛,这个不起眼的、只有万吨规模的小厂,用它的产品,不仅向新加坡国民传达了自立的信心,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污水处理厂可以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解决未来城市的水资源危机,人类社会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武器。

每每品读这两个故事,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是他们?这样两个不起眼的小厂,承担起指引未来的角色?时间原因,无法多做探讨。我想,致力于解决重大问题的使命,多专业优秀人才的集聚协同、研发与生产并行、坚定的方向选择,也许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image.png

下一个“小厂”,能否在中国?

在此时眺望未来,虽然我们在水处理科技方面已经发展百年,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有增无减。2015年,全球多个国家签署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6 项发展目标是——在 2030 年之前为全人类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这意味着自2015年开始,人类必须在未来 14 年内每天建造一个七十万人口当量的污水处理厂。显然,对全人类而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继续依赖 100 年前的技术,实现这个目标将相当困难。

image.png

而且,现代国家,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们也似乎难以承受污水处理设施带来的能量损失、资源消耗和邻避效应 ,有人将现在的污水处理厂比喻成一个ICU的病人,靠呼吸机、营养液和药物来维持生命,浑身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image.png

百年水处理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口,历史的突破和转向已经开始酝酿。这样的感觉似曾相识,似乎又一个“小厂”该出现了。

image.png

未来的水厂会不会是这样?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批人,会有一个厂,哪怕它规模不那么大,去承担起这个使命,带着我们继续往前走,我想它一定会出现在中国,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空间,有这么好的人才储备和这么好的科技实力,它应该去发生一些事情。

image.png

我们相信,它应该出现在最有需要和应用空间的国家,应该出现在最富活力的土壤,应该承载更多对未来的想象,它应该是我们的污水处理概念厂。

image.png

它也会出现在宜兴。在宜兴,它有全社会、全产业最活跃的土壤,它一定能够担负起全行业共同往前走的共识和目标,能够承担起所有行业的目标和梦想。

image.png

这个《小厂的故事》刚刚开始书写,它将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启发什么、引领什么,我们尚无答案,但答案就在我们手里,在我们这个行业已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手里。

让我们在此时,接过百年水处理科学与探索的火炬,并将它高高举起。